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日前提出,借鉴成熟市场经验,在把好入口、引入优质公司的同时,拓宽出口、分类施策,平稳化解存量风险。
这一表态清晰地勾勒出监管层未来工作重点之一便是深入推进市场存量改革机制研究。多位专家表示,在我国现行市场环境下,仅仅通过传统的强制退市渠道大量化解存量风险公司难以实现,应积极借鉴境外成熟市场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推动风险上市公司充分利用并购重组、破产重整等工具,主动选择市场化方式“出清”。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接近监管层人士处获悉,证监会下一步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充分发挥“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作用,对于优质公司,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于风险类公司,一方面坚决执行退市制度,依法依规实现“有进有退”,将扰乱市场秩序、触及退市标准的企业坚决清出市场;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并购重组、破产重整等政策工具,与地方政府及时共享存量风险信息,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大股东的积极性,对那些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的风险类公司,提供政策支持,丰富退出渠道,支持企业市场化出清落后产能和业务,淘汰“僵尸企业”和“三无公司”。但即便无法将风险公司通过退市方式出清,对于那些重大违法违规的“害群之马”以及触及退市标准的,仍要坚持从严监管,出现一家,退市一家,净化市场环境。权威数据显示,从1990年交易所成立至今,沪深两市共108家公司退市。其中,强制退市58家,主动退市50家,“退市少”特征明显。
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张巍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仅靠传统意义上的退市渠道出清存量风险的可行性较弱,短期内难以实现大量化解存量风险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