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赤峰生活网。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拂柳小调渔女唱,
玉汤轻煨已三更。
读巫昌友的《江月楼》,又到了羊肉飘香的季节。
时过境迁,望江亭还在,与它隔水而望的江月楼却已经荡然无存了。
当年才华横溢的女诗人薛涛,早已香消玉殒,就连留下几句唐诗也残缺不全了。
只有玉汤还在千年的轮回里不停翻腾,只有那袅袅炊烟还在描绘着人间烟火的画卷。
每每念起简阳,想到的是羊肉汤,每每念起简阳回味的也是羊肉汤。
残破的老街,长满青苔的阶梯,黑乎乎的灶台上翻滚着浓稠如奶的羊肉汤。
品汤汤美,食肉肉嫩,在寒冷的冬天,一家人围着一盆汤,沾着鲜红的干辣椒,吃进去的是温暖,绽放出来的微笑。
印象中,羊肉汤之余简阳就如胡辣汤之余河南人一样,那是进入骨髓,烙进了生命的。
“简阳包子,石桥面,玉成桥的羊肉汤赛团转”
对于一段历史,人们喜欢无端的追根述源,对于一道美食,人也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
简阳羊肉汤犹如简阳的历史一样,总是说不清,总是理还乱。
百度简阳羊肉汤,关于简阳羊肉汤的起源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外乎有以下几种:
1,汤出玉成,最直接的证据就是那句俗语“简阳包子,石桥面,玉成桥的羊肉汤赛团转”
听一些老人讲,当年修建三岔水库时,包括地质部长在内的官员都会途径玉成,到水库视察工作。
有一天中午,官员们饿了,就到玉成老街的“红锅”吃饭。
那时,文,革尚未结束,物资相当紧缺,像玉成这样的小地方,是不可能有大鱼大肉的。
为了招待客人,当时掌勺的师傅就用羊肉和羊杂做了一道羊肉汤。
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几位官员竟然把汤喝了个底朝天。
从此以后,但凡有官员经过玉成,必吃简阳羊肉汤。
玉成桥的羊肉汤也因此出名。
当年掌勺的师傅叫付国太【音】,董家埂人。
谚语不是三五年就可以形成的,那么玉成桥即使不是简阳羊肉汤的起源地,至少也应该是成名之地。
2,汤出西汉。这里出了一个董和“鱼羊相烩”的典故,也为简阳羊肉汤里为什么会放鱼找到了出处。
董和何许人也?西汉牛鞞县令,政绩通达,既亲民又好美食。
有一次,他听说沱江边有一个渔民,用鱼和羊做出了好菜,于是也试着鱼羊相烩,并把技术授之于民。人们称之为“董和鱼羊相烩”。
后来,随着董和不断的升迁,“鱼羊相烩”从牛鞞县传到了婆润县【今镇金董家埂一带】,又从婆润县传到了平泉县【今草池镇,玉成一带】,据说董和的后人在镇金一个村定居下来,以“鱼羊相烩”为业,人们称这个地方叫做董家埂。
简阳的历史悠久,或因疏于记载,或因典籍流逝,或因人祸天灾,总是道不清,说不明白。
就连简州四状元的历史也是残破不全,争议不断,从个人情感上说,我更愿意相信简阳羊肉汤起源于西汉,因为这种说法既交待了羊肉汤的来历,更印证了玉成与董家埂在简阳羊肉汤文化中的地位,也使“简州包子,石桥面,玉成桥的羊肉汤赛团转”,这句乡谚不再是空穴来风。
3,羊肉汤与宋美龄有关。
能与宋美龄扯上关系,也算是简阳羊肉汤的一段佳话。
作为小老百姓,羊肉汤好喝就行了,至于是不是与宋美龄有关系,估计宋美龄自己也不知道。
说的是宋美龄有洗牛奶浴的习惯,当时正值抗战,牛奶紧张,下人便用飞机从美国运回一批努比羊,试图用羊奶取代牛奶。
不久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迁回南京,因为时局动荡,这批羊也就流落到了民间,与当地的火疙瘩羊杂交,形成了今天的简阳大耳朵羊。
有专家说,简阳羊肉汤美,美就美在肉质上。
对于这段传说,我是不太相信的,抗战时宋美龄一直在为抗战奔波,有没有心情洗牛奶浴,真的是一大悬案。
往事远矣,历史总是在不经意间灰飞烟灭,只有羊肉汤的味道未曾改变。
【作者春天的地铁,原名巫昌友,四川简阳人】 |